王成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中医说到伤寒和西医伤寒不是一回事,西医伤寒是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主要的表现为腹泻,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病情逐渐加重,腋温呈阶梯型上升,于5到7天,达到39到40摄氏度,发热前可以畏寒,而少寒颤,退热时出汗不明显。
中医所说的伤寒是外感病邪侵袭人体引起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病证,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1,太阳经证,分为太阳中风证,辨证要点是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太阳伤寒证,辩证要点是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太阳腑证,包括太阳蓄水症,辨证要点是小腹满,小便不利与太阳经证共见;太阳蓄血证,少妇急硬,小便自利,便黑。
2,阳明病,包括阳明经证,辨证要点是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
3,少阳病证表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4,是太阴病证,腹满时痛,自利,口渴,可与虚寒症状共见。
5,少阴病证,分为少阴寒化证,无热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细;少阴热化证,辨证要点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6,厥阴病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另外,又因传经,直中,合病以及并病等传经的方式不同而症状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