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吗

王成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本病一般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一般对应中医的病症“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中医辨证常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淤滞等六型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一,肝郁脾虚型,轻度抑郁,腹痛,腹泻,胸闷,脘痞,心烦易怒,脉细弦,治宜疏肝健脾止泻,痛泻药方和四君子汤加减。

二,寒热错杂型,腹痛,肠鸣,腹泻,腹泻与大便便秘交替出现,烦闷纳呆,脘腹喜暖,苔黄或白腻,脉弦。平调寒热,除湿止泻。可用乌梅丸加减。

三,脾胃虚弱型,大便稀溏,完谷不化,肠鸣腹泻,纳呆万痞,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

四,脾肾阳虚型,久泻,腹痛隐隐,肠鸣,腹胀,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腰膝酸软,脉弱,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可用四神丸加石榴皮、肉豆蔻,柯子等。

五,阴虚肠燥型,大便数日一行,硬结,难以排出,左上腹可以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脉细数,增水行舟,润肠通便,用五仁丸合增液汤。

六,肠道瘀滞型,症见大便溏薄,左少腹疼痛难解,可摸及触痛明显索状包块伴腹胀,食少纳呆,嗳气,舌暗。用少腹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中药无毒副作用,避免了西药和激素的副作用,治病求本,因人而异,辨证论治。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常反复发作,病情往往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作。常伴左下腹胀痛,隐痛或痉挛痛,都在排便后减轻,呈疼痛—排便—缓解的规律,平常便秘或者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但无脓血便。可伴腹胀,纳呆,恶心,心烦,焦虑,失眠等消化不良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体检一般多无阳性或仅有左下腹扪及鼓起的肠管。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