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血脂高的辨证治疗是什么

王成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对血脂高的辨证论治如下:

一,痰浊中阻证:四肢倦怠,胸脘痞满,腹胀纳呆,大便溏薄,形体肥胖,心悸眩晕,齿痕舌,化痰降浊,导痰汤加减。可以酌情加白术,泽泻,决明子;咳嗽痰多的加瓜蒌,胆星,竹茹,化痰降逆。

二,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心烦易怒,体倦乏力,胁肋胀痛,窜痛,月经不调,口干,不思饮食,腹胀,纳呆,疏肝解郁,健脾和胃,逍遥散加减。气短乏力,加黄芪,太子参;胸胁胀痛,加青皮,丹参;眩晕加菊花,代赭石。

三,胃热滞脾证:多食,消谷善饥,体胖壮实,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心烦,头昏,清胃泄热,保和丸和小承气汤加减。腹胀明显加石膏,枳壳清热理气;脘腹胀满,大便秘加黄芩,黄连,知母。

四,肝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胁痛,颧红盗汗,滋养肝肾,杞菊地黄汤加减。酌加黄精,何首乌,菟丝子,麦冬,沙参;阴虚内热,失眠盗汗加知母,黄柏;眩晕重加桑寄生,代赭石。

五,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晃白,大便稀溏,腹胀,纳呆,耳鸣眼花,脘腹不舒,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减。肢冷,加补骨脂,仙茅,益智仁温阳散寒;腹胀便溏加厚朴,陈皮,苍术,莱菔子健脾除湿;气短自汗,加人参,黄芪益气固表。

六,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心烦易怒,夜不能寐,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血府逐瘀汤和失笑散加减。瘀热内结大便秘,加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性情急躁,加郁金,黄芩疏肝清热;胸痛加瓜蒌,薤白通阳散结。常用中成药有脂必妥胶囊,山楂降脂片等。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