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王成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阳明病是在外感病过程中,因太阳病未愈,寒邪化热入里,成为外感性热病热邪最亢盛的阶段。病变部位在足阳明胃,以热盛伤津和实热燥结为最主要的病理变化。阳明病最早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六经辩证之一,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府证。

1. 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主要以白虎汤治疗。

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常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或者调胃承气汤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