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
安徽省立医院 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近日,门诊来了一位紧急求助的患者,他在整理垃圾时不幸被疑似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极度忧虑因此而感染艾滋病。在倾听其陈述并细致询问具体情况后,我开始对此次暴露风险进行评估。
“大夫,网上都说被污染的针扎可能会染上艾滋病,这真的会发生吗?”患者满面愁容地询问。
[星星]我温和地回应并科普道:“确实,未经严格消毒且带有HIV阳性血液的针头,理论上存在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然而,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当针头内血液已经干燥时,风险更低。”
[星星]鉴于此,我推荐患者立即行动,首先在现场正确处理伤口,如用力挤压出血、使用肥皂和流水充分清洗。紧接着,我指导他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寻求暴露后预防用药方案,如可能包含拉替拉韦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内的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用药组合。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我提醒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规律作息,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也鼓励他在心理上积极应对,克服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
最终,经过一周的焦急等待,患者的HIV检测结果呈阴性,证实了此次事件并未导致病毒感染。这次经历使患者深深体会到了防范意识与科学应对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公众了解到即使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通过及时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尤其是艾滋病阻断药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借此机会,我想向所有读者强调,遭受到类似潜在暴露事件时,迅速到医院获取专业的暴露后预防服务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可能使用的恩替拉韦、拉替拉韦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加油]请大家在生活中时刻关注安全卫生,遇到类似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就医,并严格遵守医嘱行事。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给予点赞分享,让我们共同传递关乎安全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