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腰椎骨折与腰椎间盘突出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主要区别体现在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1. 损伤机制:腰椎骨折通常是由于外部创伤引起的,例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或重物撞击等,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直接相关。而腰椎间盘突出则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常在弯腰、负重或妊娠等情况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一系列症状。
2. 临床表现:腰椎骨折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的腰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患者往往不敢活动腰部,可能伴随下肢感觉减退和肌肉力量下降等神经损伤的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则常常出现腰痛伴随下肢放射痛,疼痛可能沿着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放射,可能还伴有麻木、无力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3. 影像学检查:通过腰椎的X线、CT或磁共振成像,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腰椎骨折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在X线或CT上会显示出椎体的骨折线及压缩程度等特征,而腰椎间盘突出则在CT或磁共振上显示出突出的椎间盘及受压的神经根情况。
4. 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骨折的患者,治疗方案需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来决定,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佩戴支具,或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植骨融合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则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髓核摘除术或融合内固定术等。
如有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