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学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下颌骨位置出现疙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痤疮、毛囊炎、淋巴结肿大和皮脂腺囊肿等。有些可能会自行消退,而有些则需要治疗。
1. 痤疮:通常与雄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有关。如果疙瘩数量较少且没有感染,调整生活方式可能会使其自行消退。若疙瘩数量较多且伴有感染,通常需要使用维A酸、过氧苯甲酰或克林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 毛囊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表现为毛囊周围出现红色丘疹和脓疱等症状。如果症状较轻,保持局部清洁并避免抓挠,可能会自行好转。若症状较重,则需要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治疗。
3. 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感染或反应性增生有关。如果是感染导致的,控制感染后,淋巴结肿大可能会逐渐消退。若是反应性增生,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建议定期复查以观察淋巴结的变化。
4. 皮脂腺囊肿:与皮脂腺导管的堵塞有关,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光滑的圆形肿物,质地中等硬度且无波动感。一般情况下,这种囊肿不会自行消退,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
下颌骨位置的疙瘩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若持续不消退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