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缺血变性灶是什么意思

闫振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脑内缺血变性灶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脑梗死的CT、MRI报告,提示有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药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当大脑局部出现了变性、液化、坏死的脑组织,CT、MRI上就会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影像科医生看到后在报告中一般会以脑内缺血变性灶的描述进行体现。该描述即说明存在有脑梗死。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理机制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原因导致血管被血栓所栓塞、血管管腔闭塞所造成。由于大脑组织中缺乏无氧氧化相关的酶,故大脑组织只能通过有氧氧化葡萄糖来提供赖以生存的能量。当大脑的部分区域由于血供障碍无法获取足够氧气时,由于脑细胞对能量的需求相当大,缺氧则会迅速导致脑细胞出现变性、液化、坏死。通常缺氧只要5分钟就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需要遵医嘱通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需通过开颅减压手术,达到治疗的效果。

因为大脑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损伤可导致包括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失去言语功能等一系列严重症状,故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平时要保持乐观、积极治疗的心态,饮食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丰富的水果、蔬菜,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