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应检查哪些部位

闫振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核磁共振(MRI)检查适用于全身多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

1. 头部:MRI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识别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白质病变及脑发育异常等情况。

2. 颈部:MRI可用于诊断颈椎病、颈部血管异常及颈部肿瘤等问题。

3. 胸部:MRI适合检查肺部肿瘤、纵隔肿瘤、胸壁病变及乳腺病变等。

4. 腹部:MRI能够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和肾脏等器官的病变,如肝癌、肝血管瘤、胰腺癌和肾癌等。

5. 脊柱:MRI用于检查脊柱的骨折、椎间盘突出、脊柱炎症及脊柱肿瘤等情况。

6. 四肢:MRI可用于评估四肢的骨骼和肌肉病变,包括肩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炎症及肿瘤等。

MRI检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个部位的检查需遵循不同的注意事项,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