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脓后仍有疙瘩应如何处理

肖学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皮肤上出现脓包,挤出脓后仍有疙瘩,可能是毛囊炎、疖、痈等感染性皮肤病恢复期的表现,也可能是瘢痕疙瘩、表皮囊肿等疾病。具体处理方法需要依据具体原因而定。

1. 毛囊炎:当皮肤上出现脓包,挤出脓后,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刺激。如果局部红肿和疼痛明显,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鱼石脂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 疖:如果挤出脓后仍有疙瘩,可能是疖尚未完全成熟,强行挤压可能导致炎症扩散。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来促进炎症消退。同时,可以外用20%鱼石脂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3. 痈:挤出脓后仍有疙瘩,可能是痈未完全成熟。可以进行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或外用2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如果痈已经化脓破溃,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

4. 瘢痕疙瘩:在皮肤损伤后或自发形成的过度生长的瘢痕组织,表现为隆起的肿物,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痒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瘢痕疙瘩不会自行消退,可以通过瘢痕软化针注射、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来改善。

5. 表皮囊肿:皮肤上出现的圆形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光滑,通常没有疼痛或瘙痒。挤出脓后,囊肿内容物可能排出,但囊壁仍然存在,因此会出现疙瘩。较小的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囊肿较大或出现感染,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皮肤上出现脓包,挤出脓后仍有疙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