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倒刺,医学上称为逆剥,指的是手指甲周围的皮肤向外剥离。手部频繁出现倒刺的常见原因包括皮肤干燥、物理摩擦、洗涤用品使用不当以及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1.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是导致倒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部皮肤常常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失去水分,导致干燥和弹性下降。这种情况下,指甲周围的皮肤容易开裂,从而形成倒刺。
2. 物理摩擦:频繁进行手部劳动或接触坚硬物体,如抓握工具等,可能会损伤手指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进而导致倒刺的产生。
3. 洗涤用品使用不当:经常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或洗手液等清洁产品,可能会损害手部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干燥和脱皮,从而引发倒刺。
4. 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和锌等,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脱皮,从而增加倒刺的风险。
当手上出现倒刺时,不应直接用手撕扯,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可以先用温水浸泡双手,待皮肤变软后,使用指甲剪小心剪掉倒刺。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手部皮肤的湿润,建议使用护手霜。尽量避免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有需要,最好佩戴手套。同时,饮食应保持均衡,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