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脑梗塞与陈旧性脑梗死在形成原因、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1. 形成原因: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常见原因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子脱落等。陈旧性脑梗死则是指曾经发生过脑梗死,病灶已稳定,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发现异常。
2. 病变特点:脑梗塞的病变特点是发病后立即出现脑部损害,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和言语障碍等,症状持续且逐渐加重。陈旧性脑梗死的病变特点是脑部形成了稳定的病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较轻或无明显表现,病情相对稳定。
3. 临床表现: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脑损害的部位、缺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等因素有关,轻者可能完全无症状,而重者则可能出现肢体瘫痪,甚至急性昏迷或死亡。陈旧性脑梗死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
4. 治疗方法:在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处理、特异性治疗以及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恢复期则需进行康复治疗。对于陈旧性脑梗死,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预防再次发生。
脑梗塞与陈旧性脑梗死都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同时应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和适度运动,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