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帮助清肠排便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和促动力药等。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1. 刺激性泻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来增强肠道的运动,促进排便。常见的药物有比沙可啶和番泻叶等。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会导致肠道平滑肌的萎缩,从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建议仅短期和间歇性使用。
2. 渗透性泻药:这类药物能够在肠道内形成高渗透状态,吸收水分并增加粪便的体积,从而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常用的药物包括聚乙二醇和乳果糖等。这类药物的优点在于较少引起肠道蠕动功能的障碍,安全性较高,但起效较慢,适合轻度和中度便秘患者。
3. 润滑性泻药: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其更易排出。常见的药物有开塞露和液体石蜡等。这类药物通常用于临时缓解便秘症状,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 促动力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肠道的蠕动来帮助排便。常用的药物包括莫沙必利和普芦卡必利等。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因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
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纤维素摄入、饮水和适量运动等,对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也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