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小孩在磕伤后会出现疙瘩

肖学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小孩在受伤后出现疙瘩,通常是由于创伤导致皮下组织受损,从而引发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此外,疙瘩也可能是血肿、感染或瘢痕形成的结果。

1. 水肿:小孩受伤后,皮肤及其下方的组织会受到影响,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组织液渗入组织间隙,形成局部水肿。水肿的表现通常包括皮肤肿胀、发红和疼痛等症状。

2. 炎症反应:在受伤后,皮肤和组织的损伤会促使身体释放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以清除受损的组织和细菌。这些炎性细胞在伤口处聚集,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3. 血肿:小孩受伤后,皮下血管可能破裂,导致血液在组织中积聚,形成血肿。血肿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紫色或蓝色的肿块,质地较软,并伴有压痛感。

4. 感染:如果小孩受伤后未能及时清洁和消毒伤口,可能会引发感染。感染的表现包括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以及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5. 瘢痕形成:若小孩的伤势较重,可能会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瘢痕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凸起或凹陷的斑块或索条状结构,质地较硬,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感。

小孩在受伤后出现疙瘩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若疙瘩持续增大并伴有发热、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