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如果肠胃镜检查结果正常,但仍然出现便血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原因,例如痔疮、肛裂、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过敏性紫癜等。针对不同原因需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 痔疮:主要症状为便血,通常在排便时滴血或厕纸上有血迹,通常没有疼痛感。建议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顺畅,热水坐浴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出血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奥司明、槐角丸等药物,必要时可考虑痔疮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
2. 肛裂:典型症状包括排便时的疼痛、出血和便秘。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有助于放松肛门内括约肌,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进行肛裂切除术或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手术。
3. 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血便。患者应注意休息,多喝水,并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奥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4. 出血性肠炎:可能与肠道感染或过敏等因素有关,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便血。患者应注意休息,采取流质饮食,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和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5. 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血尿。如果肠道受累,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接触过敏原,并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抗凝药物(如肝素)进行治疗。
便血的原因多种多样,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