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偏低而总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王勇

河南省人民医院 全科 主任医师

白蛋白偏低而总蛋白偏高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白蛋白的减少和球蛋白的增加引起的,原因可能包括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营养不良:白蛋白由肝脏合成,若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肝脏就无法有效合成白蛋白,导致其水平降低。同时,由于总蛋白是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总和,白蛋白减少时,球蛋白的比例相对上升,从而使总蛋白偏高。

2. 肝脏疾病:肝脏是白蛋白合成的主要器官。若存在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肝功能可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进而使其水平偏低。同时,肝脏受损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增加球蛋白的产生,导致总蛋白偏高。

3. 肾脏疾病:白蛋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若患有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可能会导致白蛋白的排泄增加,从而使其水平降低。同时,球蛋白不会通过肾脏丢失,因此白蛋白的减少会使球蛋白的比例相对增加,导致总蛋白偏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从而使球蛋白增加。当白蛋白减少时,总蛋白可能会因此偏高。

若出现白蛋白偏低而总蛋白偏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