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河南省人民医院 全科 主任医师黄染常见于生理因素,或是体癣、黄疸型肝炎、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导致。出现此类情况后,建议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生理因素:若长期接触颜色较深的物质或食物,例如摄入大量的橘子或者是南瓜,可能会导致出现染色的现象,表现为黄染。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进行特殊的治疗。注意保持手部干燥,减少接触刺激物品。
2、体癣:由于皮肤感染真菌引起,可能会导致局部角质细胞异常增生,造成角质层过度增厚、皮肤粗糙、皲裂,并且颜色发黄。需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克霉唑乳膏等药物治疗。注意个人卫生,手部清洗后应及时擦干。
3、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胆红素水平逐渐上升,同时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例如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皮肤以及巩膜会出现黄染的现象,还可能会伴随皮肤瘙痒。需及时就诊,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谷胱甘肽片等药物治疗。
4、胆道梗阻:是指胆道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也会导致胆汁淤积,引起皮肤黄染症状。常见的胆道梗阻原因有胆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癌等。可遵医嘱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
5、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破坏过快,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在溶血过程中,大量的胆红素会释放到血液中,超过肝脏处理的能力,导致黄疸症状出现,引起皮肤黄染。可以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软胶囊、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治疗。
若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