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脚后跟疼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和足跟骨折等,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
1. 跟腱炎: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反复受到强烈拉伸而引发的炎症,主要表现为脚后跟疼痛、肿胀和僵硬。患者应减少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拐杖,并可通过塞来昔布等药物来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跟腱清理术。
2.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而导致的炎症,主要症状为脚后跟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时疼痛加剧。患者应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以使用布洛芬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同时也可以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足底筋膜松解术。
3.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的骨质增生所致,表现为脚后跟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应穿软底鞋,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同时可以进行热敷和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如跟骨骨刺切除术。
4. 足跟骨折:足跟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引起的,表现为脚后跟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患者需要进行复位和固定,若骨折情况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此外,脚后跟疼痛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痛风或跟骨肿瘤等。如果脚后跟疼痛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