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多发性脑腔隙灶通常不能自行痊愈,多发性脑腔隙灶是指多个直径0.2~15mm的小梗死灶,可以通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可能是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壁发生改变,医学上称为玻璃样变,小血管病变后会使小血管发生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细胞液化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大脑组织形成空腔,脑脊液进入空腔后形成多发性脑腔隙灶。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双联血小板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丁苯酞软胶囊等。
2、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闭塞,形成较小的梗塞,或在小血管分支处发生动脉硬化,影响分支血管供血,造成多发性脑腔隙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
3、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含硫氨基酸,正常情况下分解代谢,不会在体内积累。但部分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功能减退,当含量超过15umol/L时,可出现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种情况会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多发性脑腔隙灶,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6片、维生素B12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是由高脂血症导致,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