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骨退行性变一般是指骨骼退行性改变。原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一般是因为了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新陈代谢功能减退所致。继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可能与外伤、畸形或感染等有关。具体如下:
1、原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大,人类的骨骼会停止发育,并且到了40岁左右,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新陈代谢功能会减退,机体细胞的更新会受到影响,使得全身多个组织开始渐渐出现功能的衰退或退行性改变,骨骼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现象,临床统计显示,40-50岁范围内的人有50%的人会出现原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
2、继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如果患者的骨骼曾因外伤、感染、先天畸形等原因而发生过损伤或病变,那么患处的骨骼就会比正常骨骼更容易发生磨损,长期磨损之后,患处的骨骼就会出现退化,称为继发性的骨骼退行性改变。这类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硫酸软骨素片等药物,减缓骨骼的退化进程,以尽量争取能够活动与同龄人一致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建议患者要及时就医,诊断自身的骨骼退行性改变是什么原因引起,并遵照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