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骨折患者在脱拐后行走不稳的原因可能与康复不足、肌肉力量不足、关节活动度受限或心理因素等有关。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1. 康复训练:当骨折部位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因长期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可能会引起行走不稳。因此,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具体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2. 物理治疗: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和减轻关节僵硬,从而有助于改善行走不稳的症状。
3. 药物治疗:如果骨折后出现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等。此外,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也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4. 心理治疗: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影响,导致对脱拐后行走不稳的过度担忧或焦虑。因此,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骨折后脱拐的时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早脱拐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或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