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王文艳

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高血压药物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CCB、ACEI和ARB,具体作用机理需根据原因而定。

1.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出钠和水,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特别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伴有肥胖或糖尿病的患者、更年期女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老年人有降压效果。

2.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实现降压。适合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等情况的患者。

3. CCB: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收缩,达到降压效果。其特点是降压迅速且效果明显,特别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糖和血脂影响不大,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妊娠、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

4.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和缓激肽的降解来降低血压,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特别适合肥胖、糖尿病及心脏、肾脏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5. ARB: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发挥类似于ACEI的降压作用,但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副作用如干咳较少,适合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在选择这五类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血压特征、靶器官损害情况、临床疾病、药物耐受性及经济因素,以实现最佳的降压效果。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