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胃窦泌酸性黏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胃窦部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进而导致胃酸的过量分泌。常见的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影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细菌会刺激胃窦部的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2. 十二指肠胃反流:当十二指肠的胆汁和胰液等物质反流至胃窦时,会对胃窦黏膜造成损害,并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胃酸的过量分泌。
3. 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或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可能会损伤胃窦部的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
4.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胃炎,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可能会导致胃窦黏膜受损,进而引起胃酸的过量分泌。
如发现胃窦泌酸性黏膜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