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朝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静止性震颤通常指的是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肢体表现出一系列不随意且有规律的震颤,一般是由帕金森、中毒、外伤、颅脑病变等因素导致。如果发现有静止性震颤的存在,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节律性震颤,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手指搓丸样动作,动作发生的频率一般是每秒4到6次,在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也可能出现在四肢、下颌、唇部等部位。除了颤抖,还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异常、运动迟缓、平衡功能和协调性异常、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不同的症状是不同疾病的表现,能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诊断,以便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原则上一般是先明确诊断,寻找病因,再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可遵医嘱选择左旋多巴片、盐酸普萘洛尔片、地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原发病得到良好控制时,静止性震颤症状也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所以,如果发现存在静止性震颤,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