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是什么样的

许晓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的颜色会发生改变,其改变的程度与出血量有直接关系,可出现黑便、柏油便或是暗红色的血块样便。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胃溃疡等原因导致,应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般而言,如果是少量出血,粪便会表现为黑便,出血量一般在50-100ml左右。如果出血量超过200~300ml,则粪便可能会表现为柏油便,出血量更大时,则考虑为暗红色的血块样便。所以,可以通过粪便的量以及排便次数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量,但最准确判断出血量的方式是通过抽血检查来明确,如血常规检查,能够观察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可以直观的判断出血量。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道的出血,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出血等。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食、补液、扩充血容量等治疗,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同时给予卡络磺钠片、西咪替丁片、复方雷尼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胃镜下止血治疗,还可进一步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