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脚底出现的红褐色小块

吴剑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脚底出现红褐色小块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胼胝、鸡眼、跖疣等,也可能是紫癜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胼胝:通常被称为“老茧”,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压迫或摩擦而形成的硬而平滑的角质增厚,呈现蜡黄色,形状扁平或略微隆起,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质地坚实,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若较厚可先用热水浸泡,然后用刀削去表面角质层,注意不要损伤正常皮肤,以免引发感染。也可以使用水杨酸软膏或尿素软膏等角质松解剂进行治疗。

2.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形成的角质增生,表现为嵌入皮肤内的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可能光滑或粗糙,走路或站立时会感到疼痛。可以使用鸡眼膏或水杨酸软膏等药物来腐蚀皮损,使其脱落。若疼痛明显,可以考虑进行鸡眼切除手术。

3.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足底皮肤良性增生,表现为表面粗糙不平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周围有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角质软芯,且可能出现小黑点,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可使用水杨酸、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治疗,或在皮损内注射平阳霉素。对于难治性跖疣,可以考虑冷冻、激光或电灼等物理治疗。

4.紫癜:是血液在皮肤或黏膜下淤积而形成的出血,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斑块,按压后不褪色。常见的类型有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过敏性紫癜,应积极寻找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去除感染源,避免可疑药物和食物。药物治疗包括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维生素C、芦丁和钙剂等。严重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则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或输血等。

5.外伤:如果脚底的红褐色小块是由外伤引起的,可以通过休息和冷敷来缓解症状,若疼痛严重可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药。

脚底出现红褐色小块的原因多样,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