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上皮中度肠化什么意思

许晓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腺上皮中度肠化主要是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胃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一定改变,被肠黏膜取代。当患者发现有腺上皮中度肠化时,需要在生活饮食上多加注意,宜清淡,饮食要规律,避免辛辣、油腻、过酸、过硬、粗糙的食物,限制饮酒,定期做胃镜检查。若发现有异型增生时,则需要高度警惕,并积极进行治疗。

临床上,腺上皮肠化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胃黏膜腺上皮中度肠化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见,表现为胃胀疼、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

腺上皮中度肠化不是代表癌前病变,只是类似炎症的一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上升为胃癌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发生规律一般经历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饮食方面宜清淡,规律饮食,避免辛辣、油腻、过酸、过硬、粗糙的食物,适量限制饮酒。可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药物,例如铝碳酸镁片、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等。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需要积极使用抗生素以及抑酸药物,例如阿莫西林胶囊、兰索拉唑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根除幽门螺杆菌。若发现有异型增生时,则需要高度警惕,并积极进行治疗。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