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皮肤剥脱是指表皮及部分真皮层的脱落,通常由皮肤损伤、烧伤、烫伤或皮肤病等因素引起。不同原因导致的皮肤剥脱,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清洁伤口、消毒、药物治疗和植皮手术等。
1. 清洁伤口:在皮肤剥脱发生后,需立即清洁伤口,以降低感染风险。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2. 消毒:清洁完伤口后,需对其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伏和酒精等。
3. 药物治疗:若皮肤剥脱是由皮肤病引起的,如接触性皮炎或湿疹等,可以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尿素软膏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如果剥脱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则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4. 植皮手术:对于剥脱面积较大或伤口较深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植皮手术,以促进伤口愈合。
发生皮肤剥脱后,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抓挠,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