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学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儿童手部出现小水泡(即水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包括汗疱疹、手足口病、接触性皮炎和真菌感染等。不同的病因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注射治疗,且注射治疗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1.汗疱疹: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常见于手掌、手指侧面和指端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手掌和手指侧面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略微高出皮肤表面,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烧灼感。汗疱疹通常是自限性的,几周内可能自行消退,但也可能反复发作。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乳膏)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控制病情。
2.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出疹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散发性皮疹和水疱。手足口病患者的手足部位会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和水疱,口腔内则可能出现水疱或溃疡。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发热,使用西瓜霜或冰硼散来减轻口腔疼痛。
3.接触性皮炎:由于皮肤接触特定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或周围发生的炎症反应。皮损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情况下可扩展至周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和大疱,常伴有瘙痒或灼痛。应尽快去除接触物,避免搔抓、摩擦和热水烫洗等刺激。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必要时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
4.真菌感染:手部真菌感染,通常称为手癣,主要表现为手掌和手指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和脱屑,常伴有明显的瘙痒。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如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对于外用药物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或角化过度型手癣等情况,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
儿童手部水疱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