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骨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增加所引起,这种情况可能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良、疾病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骨量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后,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量减少的速度会加快。
2. 激素水平变化:如甲状旁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过量分泌,可能导致骨量的减少。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性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引起骨量下降。
3. 营养不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钙和维生素D等骨代谢所需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进而引发骨量减少。
4. 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和成骨不全症等,都会导致骨量的减少。此外,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能影响骨量。
5. 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和化疗药物等,可能会导致骨量的下降。
若发现骨量减少,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