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脚指甲钙化掉落的现象,主要与年龄增长、局部皮肤病变、营养素缺乏以及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治疗基础疾病、均衡饮食和抗真菌治疗等。
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指甲的生长速度会减缓,质地也会变得脆弱,容易出现钙化掉落的现象。如果没有其他不适,通常无需特别处理,只需定期观察即可。
2. 局部皮肤病变:某些皮肤疾病,如扁平苔藓和银屑病,可能会影响指甲的生长,导致钙化掉落。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3. 营养素缺乏: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B、C等,可能会影响指甲的健康,导致钙化掉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4. 真菌感染:指甲受到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甲癣,从而引起钙化掉落。确诊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等。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和脚盆等生活用品。
脚指甲钙化掉落的原因较为复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