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上大号是指排便,排便出血可能是由于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直肠息肉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诊检查,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对应处理。具体如下:
1、痔疮:是导致排便出血的常见因素之一,由于直肠肛管曲张的静脉血管团破裂引起,大便颜色多为鲜红,可能还会伴有肛周疼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痔疮栓、痔炎消颗粒、痔速宁片等。
2、肛裂:由于大便干燥的原因,导致患者在排便时用力过猛,造成肛周开裂的状况,从而造成出血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片、红霉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注意清淡,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还要保持局部卫生。
3、溃疡性结肠炎:遗传、紧张焦虑等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容易出现粘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醋酸泼尼松龙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类型,指发生在胃内壁的溃疡。在胃壁薄弱处,胃壁的血管在此处容易受到胃酸侵蚀,进而导致破裂出血,出现上述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一种突起性病变,其特点是在直肠黏膜上会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的息肉。直肠息肉是以息肉引起周围组织病变为主的疾病,病变后会引起肛门以及直肠周围疼痛,同时还伴有腹泻、排便滴血、脓血便等并发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直肠息肉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