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病科 主任医师正常的尿液颜色是清澈透明,一般颜色为淡黄色到深黄色。尿液的颜色与某些食物的代谢产物、饮水量的多少、尿量的多少、以及某些疾病都有关系。如果观察到尿液很黄,甚至呈现深黄色、棕褐色、黄绿色尿液、黑色尿液等其他颜色,可能患有溶血或者是肾脏损伤等。具体如下:
1、深黄色尿液:尿液的颜色为深黄色,可能是黄疸病,胆汁会从尿道排出,尿液就会呈深黄色。如果患有肝炎,也会呈现浓茶色,还有上吐下泻或发烧时,水分则会随汗液或粪便排出,尿液也会变深黄。
2、棕褐色尿液:可能是由于肾脏损伤引起的,例如有些患者食用蚕豆后,会排出棕褐色尿液,并伴有晕眩、恶心等症状,而且皮肤、眼睛都有发黄等现象。
3、黄绿色尿液: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B,可能造成尿液黄绿色;感染绿脓杆菌,除了出现黄绿色尿液,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中胆红素过多,储存在膀胱内过久,造成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也会使尿液呈黄绿色。
4、黑色尿液:可能表示感染恶性疟疾,代表可能患有代谢异常的疾病,患有急性血管内溶血时,也会排出黑色尿液。
出现尿色异常,建议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