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如果有相关疾病时,则可能呈现为乳白色、红色、黄色、淡绿色以及黑褐色等,不同颜色对应的疾病不同。具体如下:
通常,脑脊液是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完善相关检查后,如果脑脊液为红色,提示出血,穿刺出血,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黄色,多见于陈旧性出血、脑膜粘连、重症黄疸、脑、脊髓肿瘤及多神经炎、心功能不全、胡萝卜素血症等。乳白色,提示白细胞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淡绿色,提示脓性分泌物增加,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黑褐色可见于如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脑脊液具有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的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的变化,参与脑组织的物质代谢等作用。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对外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清除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方面,有着身体其它部位淋巴液所起的作用。正常成人的脑脊液总量正常值为110~200ml之间,但脉络丛细胞每天可以产生3~4倍正常脑脊液的量,因此,体内的脑脊液每天可以更新3~4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