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可能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遵医嘱用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可通过停药恢复,酒精性肝病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片等药物,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等药物。具体如下:
1、药物性肝损伤:是服用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患者会出现乏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会出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现象。建议患者停止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肝脏可以自行恢复,如果药物性肝损伤已经引起急性或者亚急性肝衰竭,通常比较严重,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日常生活中根据医嘱给药,避免盲目用药,防止药物对肝脏造成损伤。
2、酒精性肝病:是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患者可有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会出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建议及时就医,可遵医嘱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乙酰半胱氨酸片等药物。建议严格戒酒,合理膳食,严格遵守医嘱,避免滥用及自行用药,定期检查肝功能。
3、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会出现乏力、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可能会出现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需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平时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生菜、油菜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