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粪便检测肠癌,临床上一般指的是采用粪便基因检测判断肠癌,通常来说,粪便基因检测是筛查肠癌的方法,但单独检测的准确率不高,需要辅助其它检查来诊断病情。
粪便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DNA突变(如KRAS)、通过基因扩增技术检测肠肿瘤相关的甲基化生物标志物,来筛查肠癌的方法。虽然粪便基因检测在诊断肠癌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粪便基因检测只能间接检测肠癌的标志物,其筛查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87%,相对其他检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此外,一些非肿瘤相关的情况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因此,粪便基因检测仅可以作为一种初步筛查方法,不可以作为确诊肠癌的依据。
临床上,对于严重怀疑肠癌者,医生会建议做肿瘤标记物、大便隐血、肠镜、组织活检来辅助诊断,为了明确肿瘤的分期和分型,医生还可能让患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