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静止性震颤通常指的是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肢体表现出一系列不随意且有规律的震颤,发病原因一般常见于帕金森病等。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多巴片等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节律性震颤,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手指搓丸样动作,动作发生的频率一般是每秒4到6次,在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也可能出现在四肢、下颌、唇部等部位。除了颤抖,还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异常、运动迟缓、平衡功能和协调性异常、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
目前,导致静止性震颤最常见的疾病为帕金森病,其原因是神经系统的两大递质系统,即乙酰胆碱系统和多巴胺系统失衡所致。可遵医嘱选择左旋多巴片、盐酸普拉克索片、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当原发病得到良好控制时,静止性震颤症状也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此外,还可能是存在脑部病变诱发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平时要保持乐观、积极治疗的心态,饮食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丰富的水果、蔬菜,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