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鼻炎的特点是交替性鼻塞,鼻塞白天减轻、夜晚明显,夏季减轻、冬季加重。常伴有头痛头晕,轻度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初期粘鼻涕,继发感染则为脓鼻涕。鼻涕可经鼻咽部流向呼吸道、出现咳嗽、咽部异物感。
鼻炎中医最常见的证型有脾肺气虚型和气滞血瘀型。
脾肺气虚型,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气短喘促,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以补肺健脾、益气通窍,用党参、炒白术、茯苓、苍耳子、禅蜕、白芷等。
气滞血瘀型慢性鼻炎,时间长,出现鼻甲肥大,鼻塞持续严重,嗅觉减退,伴头痛、口干咽燥、耳鸣、舌质红有瘀点、脉弦。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用当归、川芎、白芍、苍耳子、白芷、辛夷、红花、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