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梗阻性黄疸主要是指肝外梗阻性黄疸,由于胆总管结石或肿瘤造成胆管狭窄梗阻,导致胆汁不能从胆管流入肠道,使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患者在临床上出现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尿色深黄,大便发白,皮肤瘙痒等症状。
首先应该进行肝功能化验,可以发现胆红素,尤其是直接胆红素、转氨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做腹部彩超、CT或核磁共振可以明确梗阻的原因及梗阻的部位,确定了梗阻的原因后,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治疗。
如果是胆总管结石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可选择ERCP内镜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解除梗阻以后,黄疸会消退,病人就可以治愈。如果是胆管肿瘤造成的黄疸,可以通过ERCP下胆道支架植入来通畅胆道引流胆汁,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通畅胆道,以便于胆汁的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