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钧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副主任医师临床上常用的结石药物主要是针对泌尿系结石和肝胆系统的结石。不同系统口服排石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比如尿痛、急性腹痛、小便带血等。具体如下:
1、泌尿系结石:通过口服排石药物后,有可能使大结石变成小结石,随尿液排泄出体外,患者可能会有小便带血、尿痛等症状。待结石完全排泄完后,上述症状可完全消退,也有可能结石在排泄的过程中,卡压在输尿管无法排出而造成输尿管痉挛性疼痛,甚至出现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等症状。
2、肝胆系统的结石:对于泥沙样的胆囊结石,口服结石药物有可能会使结石顺胆汁排泄入肠道,从而消除胆囊结石。但是颗粒状的胆结石可能无法完全排泄,因为胆总管末端直径只有3mm,一旦结石大于3mm,口服药物后,很有可能使胆结石排入胆管而无法继续排泄,形成胆总管结石,进而引起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急性腹痛、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
结石药一般是通过利尿和扩张输尿管及改善尿液中成分的机理进行排石的,可能会刺激胃。有些结石药物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很多结石药物都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服用结石药的病人容易出现排尿增多。有一部分结石药可能代谢后在尿中呈现一定的颜色,如绿色或者浅黄色等,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结石患者应及早就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必要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