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副主任医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的支持结构发生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疾病,一般包括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1、慢性盆腔疼痛: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异常。患者需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盆腔肌张力,以改善盆腔血循环。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2、性功能障碍:性欲、性兴奋、性高潮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异常障碍的情况。常会表现为性欲亢进、性欲减退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盐酸伐地那非片、谷维素片等药物来治疗。
3、尿失禁:发病率较高,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尿液自行流出,女性初发尿失禁常见于妊娠期、产褥期,随着生活改善、盆底肌肉运动锻炼,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到围绝经期时,尿失禁症状可再次加重,需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吊带术、膀胱尿道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
4、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表现为用力、咳嗽、弹跳运动时阴道口出现脱出物,对于轻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可以进行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对于中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可以采用子宫托治疗。对于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或者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主要为重建性手术,包括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建。
此外,还包括肛门失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