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状

许晓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非特异性结肠炎即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变主要局限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等。

非特异性结肠炎的症状,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发病,偶见急性暴发疾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

同时,少数患者的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因素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和病变范围,病程和病期等有关系,

其主要表现为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泻主要是由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的吸收障碍以及结肠的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粘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粘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了病情的轻重。

轻者每日排便2至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十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

重者可至稀水样便。

展开全部内容